福鼎新闻网讯(夏岩缘)初秋时分,在佳阳乡的后洋村,海拔五百米的茶山连绵起伏。茶农们在茶树间穿梭,大家忙着采制的是以甘醇香甜著称的“秋日限定”——白露茶。 俗话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意思就是从白露节气开始,天气明显转凉,昼夜温差显著。因此,民间孕育出采秋茶、吃柿饼等民俗饮食文化。在福鼎,当地茶人会在白露至秋分采摘白茶,制成一杯润燥生津、寄托秋意的“白露茶”。 “现在我们采的白茶,不仅鲜嫩度高,芽头饱满,也开始酿造出一种独特的‘秋香’。”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传意望着秋日的茶园,笑道。 几十年的制茶经验,让王传意始终坚持对茶叶的把控:从茶叶采摘开始,遵循自然规律,采什么样的叶,什么时候采,都直接决定着一杯白露茶的滋味。 “上午9点到傍晚四五点采的茶叶是最好的。如果是太早采,或者叶面有点露水的时候,茶叶的含水率就偏高,它的滋味、香气都会打个折扣。”王传意向笔者传授经验。 采下的鲜叶一片片均匀摊在竹匾上,再放置在阳光下晾晒。这个步骤叫“日光萎凋”,它直接决定着白茶的风味。 “采茶、制茶最怕下雨或者暴晒,现在的天气以北风天为主,凉爽少雨,很适合做日光萎凋。”王传意说。 白露时节的气候让全日晒茶变得更有可能,新采的茶青经过一个夜晚的冷风吹拂,第二日便可放在阳光下晾晒,略燥的阳光伴着凉凉的秋风,叶片自然卷曲、变色,形成了黄绿相间的五彩斑斓。 “我们常说‘春水秋香’,就是说春茶我们喝它的茶汤,浓厚耐泡;秋茶就是要喝它的香气。”王传意拿来春茶秋茶来对比,茶叶颜色和茶汤颜色都能明显看到区别:春茶的叶子颜色更嫩,泡出来的汤水也比较清亮,而白露茶,叶色更深一些,茶汤颜色也更金黄。 一杯清茶顺应节气而生,也因为“不炒不揉,自然萎凋”的独特工艺,契合了人们秋季“润燥养生”的需求。 据了解,白露茶有生津润燥、清热降火的作用,很适合秋天养生。刚做好的白露新茶,润肺清热,特别适合容易上火的人。要是存上几年,变成老白茶以后,茶性就慢慢转温了,男女老少都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