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双遗白茶·美好世界”世界双遗产福鼎白茶品品香推介会暨2025年福鼎白茶农遗宣传推广季启动仪式在福建福鼎举办。大会汇聚业界权威专家与中外茶文化爱好者,共同探讨双遗白茶的当代价值与未来走向,开启福鼎白茶全球化传播的新篇章。 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位列其中。2025年5月19日,福鼎白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全国罕见的“双世遗”茶类。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庆,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等领导为活动现场致辞。他们在致辞中肯定了福鼎白茶双遗认证的重大意义,一致指出要以国际视野建立更高质量标准,未来持续发挥福鼎白茶国际通行的文化价值,让生态智慧与传统匠心在当代焕发活力,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活动中,蔡梅生宣读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通知文件,授予“农遗守护人”荣誉证书。9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国际茶友被授予“品品香福鼎白茶文化推荐官”荣誉。 “农遗守护人”荣誉证书授牌仪式 会上还举办了2025年福鼎白茶农遗宣传推广季启动仪式,标志着福鼎白茶将以“人类非遗+全球农遗”的“双遗”身份,系统性推进国际传播,让全球消费者感知中国茶文化的“馨香名片”。 “双遗白茶·美好世界”世界双遗产推介会暨2025年福鼎白茶农遗宣传推广季启动仪式 活动中,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前副主席李先德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为题,提出保护端需守护茶树种质、传统技艺与习俗;发展方面,则需要打造高端特色产品、探索茶文旅融合,并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茶农”多方利益共享机制,保障福鼎白茶可持续发展。 李先德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主题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茶文化中心主任沈冬梅在《双遗白茶:文化认同与遗产保护发展》主题分享中指出,作为世界“双遗产”的福鼎白茶,应借申遗契机,挖掘传统茶文化内核,既要保护生产端非遗技艺,也要培育消费端文化认同。 沈冬梅作《双遗白茶:文化认同与遗产保护发展》主题分享 林振传在《双遗白茶美好世界》主题演讲中表示,企业将继续深耕白茶产业,通过文化赋能、科技创新与体验优化,推动福鼎白茶从农产品向文化消费品转型升级,让“双遗”白茶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机。 林振传作《双遗白茶美好世界》主题演讲 在“双遗白茶·世界共享”双遗白茶传承创新座谈交流会,中国白茶研究院院长孙威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名誉会长、中茶协抹茶专业委员会主任毛立民,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林智等7位业界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双世遗时代下白茶如何守正创新”展开深度对话,共探双遗白茶传承创新路径。专家们提出,未来需重点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与数字化管理,完善全链条质量标准体系,以AI技术赋能种植加工与技艺传承,加强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结合现代消费需求开发功能性产品,推动产业从“经验驱动”向“科技赋能”跨越。 “双遗白茶·世界共享”双遗白茶传承创新座谈交流会 当天下午,双世遗福鼎白茶纪念茶树种植活动暨品品香创新白茶品种“福鼎白毫一号”首种仪式举办,与会嘉宾乘车前往“双世遗福鼎白茶纪念茶园”——品品香管阳河山有机茶基地,栽种纪念茶树——“福鼎白毫一号”,郑重挂上专属认养牌纪念此次盛会,也象征着双遗精神如一株株茶树般茁壮成长。 双世遗福鼎白茶纪念茶树种植活动暨品品香创新白茶品种“福鼎白毫一号”首种仪式 据了解,“福鼎白毫一号”是2016年在福鼎发现、经多年选育稳定遗传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华茶2号”芽变品系。该品种具备鲜明的优良特性,春季萌发的新梢呈明亮黄色,芽头饱满肥壮,体表茸毛浓密厚实,且持嫩性极强,既能更好地保留白茶鲜爽口感与丰富内含物质,也为后续加工提供了优质原料基础,为福鼎白茶产业在良种创新、品质升级领域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