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至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科学咨询小组主席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JoseMariaGarciaAlvarez-Coque,科学咨询小组专家、独立顾问AichaBammoun一行来到福鼎,围绕“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开展实地考察与评估。福鼎市委书记林青,市委副书记、市长叶浩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蔡梅生,市委副书记林乃平陪同考察或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已有1400多年历史,白茶产业是当地最主要的民生产业。作为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发源地,福鼎在160多年前就选育出了特有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国家级优质茶树良种,同时还保留着茶树自然授粉结籽(也被称为“群体种”)的繁育方式和以“茶-林-草”间作套种为核心的复合农业系统,内含丰富的生态种植、可持续水土资源管理知识与技术。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茶类唯一代表,是六大茶类中唯一采用自然萎凋和干燥的方式加工的,当地还保留着白茶祭祀节庆文化、茶礼、茶俗、茶诗、茶歌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以及随处可见的古茶亭、百年茶商铺等,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极具农业文化遗产特色。2017年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简称GIAHS)预备名单,202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甄选为GIAHS候选名录。 专家组前往福鼎各地实地考察 考察期间,专家组一行先后赴白琳镇、太姥山、方家山村、点头镇柏柳村、白茶山古茶树生态茶园、绿雪芽茶庄园、同顺泰老茶馆、丁合利老茶馆等地,围绕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发源地、福鼎白茶历史文化景观及国内外贸易情况、茶园生态管理及相关习俗文化、福鼎地方特色茶文化、茶农交易、茶园管理等方面展开全面调研。专家组亲自参与采茶、晒青生产、参观“桐城八景”展示长廊、观看唐代煎茶文化展示及提线木偶茶艺表演、体验白茶品饮……在沉浸式参与系统体验后,专家对福鼎白茶文化系统的生态价值、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给予高度评价。 专家组前往福鼎各地实地考察 专家JoseMaria表示—— 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是一个包容的、可以让所有人都从中受益的文化系统。在守护文化系统中,当地政府努力确保福鼎白茶文化和知识得到传承,系统展现出生态要素间的良性循环与整体平衡,不仅很好地保护了自然环境,还通过福鼎白茶带动了就业,惠及民生。此外,系统非常宝贵的一点就是在产量和质量之间选择了质量,当地的茶园气象监测帮助农民能更好地应对和适应气候带来的压力。在福鼎,传统技艺正向新一代传承,茶园和森林并未相互冲突,系统很好地保护了茶园、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了森林,反映出福鼎白茶文化生态系统的复合性、综合性和平衡性。 此外,在这次的考察当中,他们还体验了很多的非遗传承,JoseMaria认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不仅仅是农业系统,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的结合,非遗元素和农遗的理念是高度相关的,是难以用市场价值去估量的。 专家组前往福鼎各地实地考察 在实地考察中,专家AichaBammoun对福鼎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高度评价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在各方面都具有非常强劲的实力,其独特性可以为更多国家提供参考。福鼎白茶文化系统和农遗的理念非常契合,系统在当地得到了非常妥当的保护,他们真切感受到各方的努力,业界、个体户、农民协会、合作社、学界都形成了非常密切的伙伴关系。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基于传统技艺的现代技艺的创新,让系统焕发出了更加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是非常符合各项要求的候选遗产地。 专家组前往福鼎各地实地考察 在4月13日举行的考察评估座谈会上,林青全面汇报了福鼎白茶文化系统遗产保护工作推进情况,并就下一步保护、利用与传承路径与联合国专家深入交流。 赠送纪念茶砖 林青表示—— 面向未来,福鼎市将全面推进白茶种质资源保护研究、新品种培优,做好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种质资源圃、繁育圃,推进良种选育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福鼎白茶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库”科研计划,加快福鼎白茶基因库项目建设,持续打造“世界白茶发源地”和“白茶始祖”太姥文化品牌,启动农遗守护人培养计划,扩大文化系统影响力;建立遗产监测点,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系统变化监测评估;加快建设世界白茶中心等重点项目,深化推广茶产业联合体模式,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开发利用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深化合作和“茶叙外交”文化输出,推动福鼎白茶进入国际主流市场,促进文化系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