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前岐镇薛桥村,一边是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厂房,一边是应时而生的商业街区,街上随处可见身着制服的工人。宁德时代福鼎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的落户让薛桥村村民纷纷感慨家乡的美丽嬗变。 “‘千亿锂电’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凝聚了人心。人心齐了,劲头足了,共同富裕的道路越走越宽。”薛桥村党支部书记张明炸乐呵呵地说。“薛桥村原本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产业单一,致使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锂电项目入驻后,村里变热闹了,村民也实现了‘家门口’致富的梦想。” 村民李信将原本靠着滩涂养殖讨生活。福鼎时代落户薛桥村后,李信将拿着政府的拆迁补偿款重新建起了一栋四层半的新房。现在搬进了新房,宽敞明亮不说,每年还能靠着出租房屋增加不少收入。每间房月租金在800元左右,店铺租金每月2000元。一年仅房屋出租就能增收5万元。 像李信将这种有租金收入的家庭,在薛桥村并非少数。 薛桥村党支部书记张明炸介绍,村里常住人口14700多人,本村村民只有3700人。全村有三分之一的房屋实现了出租变现。 “薛桥村现在是餐饮、住宿应有尽有,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不断提高。2020年,福鼎时代入驻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16万元,并且已连续三年突破百万元。”张明炸说。 大项目的落地,不仅拓宽了村民致富的路子,还带来了不少就业新机会,吸引了大量群众回乡就业或创业,当地群众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企业经营者的转型。 “项目投产后我们第一时间主动对接福鼎时代,与其开展了支部党建联建,并逐步向其上下游企业延伸,帮助500多名当地农民在企业就业。同时,通过为企业提供食宿、休闲、保洁等配套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村里产业效益。”张明炸说。 “多条腿走路”,致富才能更稳固。近年来,薛桥村还依靠沿海片区丰富的滩涂资源,大力发展海蛎和蛏养殖,养殖面积达2600亩,平均每亩为养殖户带来效益超过3000元,并规划了千亩滩涂、红树林湿地游览、鸥鹭摄影点等发展特色旅游。薛桥村还有着浓郁的红色文化,郑丹甫故居、王烈评故居等都在规划建设中。其中,郑丹甫故居所在的后门垅自然村已经完成了新村建设。 如今,薛桥村产业“风生水起”,村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走出了强村富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