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孟夏时,我就收到了外婆送来的“虎皮粽”,独特的“端午味道”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口腹之欲。
“重五”将至,米粽飘香。每遇端午,带着竹叶清香的粽子总是占据着吃货们的味蕾。而在福鼎,虎皮粽总是在粽子市场中独占鳌头,是当地人不可或缺的端午记忆。
虎皮粽是用毛竹脱落的笋壳包成的。清明雨后,毛竹得到滋润而快速生长,笋壳就是竹笋长大后脱落下的“小衣服”。这个时候,就会有人去竹林里捡回品质好的笋壳,晒干保存起来。在端午节快到时,浸泡笋壳,然后将其上的绒毛刷洗干净,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选取一张肥大的笋壳铺展开来,弯折成斗状,填入粽子馅料,而后用笋壳稍长的一端将馅料盖严实,最后用丝线或是一缕被撕下的笋壳缠紧,一只“虎头虎脑”的虎皮粽就做好了。
小时候的我,总以为粽子就该是虎皮粽这般,穿着霸气如老虎斑纹的“外衣”,带着微微的绒毛,触感让人联想到可爱大猫的样子。将那层外衣剥开,露出晶莹饱满的糯米,一口下去,香甜软糯。
直到长大后去过他乡,我方才知道,虎皮粽在外可以说是虎落平阳,粽子市场上几乎都被用竹叶包制的粽子占据,而不见虎皮粽的身影。轻轻撕开一个绿壳的粽子尝了尝,总觉得其间味道平淡无奇,没有虎皮粽的浓厚醇香。对我而言,缺失了虎皮粽的端午节,仿佛也失去了端午的“核心灵魂”。
直到回到家乡,当我终于又吃上惦念不忘的虎皮粽时,一瞬间竟是生出漂泊游子回归故里的尘埃落定之感。想来这虎皮粽中,包着的还有游子割舍不断的乡土情。(柒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