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志愿服务就像接单送货,每完成一次,心里特有成就感。”日前,在桐城街道天湖社区服务点,志愿者王美笑一边展示着刚兑换到的日常用品,一边开心地说。她手中的积分存折记录着每一次暖心服务,兑换的喜悦洋溢在眉眼间。 这样温馨的场景,正是天湖社区深化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作为福鼎“东扩、南移、面海、环湾”城市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天湖社区人员构成多元,涵盖了不同年龄层次与职业群体。近年来,该社区以“近邻”党建特色品牌为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和美社区。 “过去是企业找社区搞捐赠,现在是社区带企业做服务,党建这根‘红线’串起了治理的‘千条线’。”天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夏丽春道出了社区治理变革的核心逻辑。她介绍,在新一轮基层治理改革中,该社区以党建统领聚合专业社工、志愿力量、社会资源,打破行业壁垒,让29家合伙人单位从“旁观者”变身“局中人”,组建成覆盖医疗、金融、科技等8大领域的“红纽带合伙联合体”,走出一条精准化、可持续的治理新路。 如何让需求与资源精准匹配?天湖社区全面梳理各合伙人单位的优势资源,精心编制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让各方力量在治理棋局中精准落子。“根据需求清单,我们推出‘创享贷’低息贷款精准支持女性创业。”福鼎恒兴村镇银行营业部总经理陈少锋坦言。 在这一机制下,党员网格员入户梳理127项需求,社工评估分级形成《技能培训》《托育托管》等目录,合伙人“按需匹配、量力认领”,让资源对接率从不足50%跃升至98%,服务供给实现从“撒胡椒面”到“靶向发力”的质变。 树仁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亚静说,针对空巢、高龄老人安全问题,社工设计“敲门行动”。志愿者每日巡查老人健康状态,同步链接福鼎市同禾医院提供上门体检。同时,聚焦老年情感缺失,策划“银婚集体婚礼”,让9对老年人重披婚纱。 更具创新性的是家校社协同育人试验。天湖社区联合法院、学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由资深法官开发《以案说法》课程,已成功调解家庭矛盾12起。“现在教育孩子,我们学会了用‘倾听三部曲’耐心沟通。”家长黄小花展示着写满学习心得的笔记本,言语间满是欣慰。通过“法律刚性+教育柔性+社区温情”的联动模式,社区组织的“红色家风伴成长”系列讲座已惠及800余户家庭,在亲子沟通、家风建设等方面引发强烈情感共鸣。 在先试先行的探索实践中,天湖社区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可持续的核心在于构建价值闭环,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福鼎市小青北托育中心推出“育儿+美育”公益课堂覆盖300余名儿童;康明眼科通过老年性白内障筛查锁定精准客群,同步为89名困难患者减免费用;个体工商户的“爱心折扣”在社区公众号、微信群引流下,单月新增客户超200人……“公益反哺—品牌增值”的双向赋能,使合伙关系从“爱心输血”转向“价值造血”。 如今,这个由社区党总支搭台、社工运维、合伙人支撑、志愿者落地的生态圈,正持续释放“1+1+1>3”的治理效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今年初,中央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工作,天湖社区被确定为试点单位之一。 夏丽春表示,以融合试点为契机,天湖社区将持续升级“三张清单”机制,深化“四维融合”模式,吸纳更多优质资源,丰富服务供给类型,打造一支更具专业素养的服务队伍,更精准回应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探索基层治理的更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