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山村红色研学基地
夏秋之交,暑气未消,走进福鼎市佳阳畲族乡佳山村红色研学基地,训练场上的口号声裹挟着热浪此起彼伏,身着海军服的小学员跟随指令不时转换阵形,衣摆翻动间扬起少年人的朝气。
来自浙江温州的学员徐温舒展示着九二式手枪的拆枪与组合,兴奋不已:“已经来很多天了,在训练中学了军姿、攀岩和射击,了解了很多红色历史,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深刻意义。”
该基地位于佳山村国阳里自然村,依托现有户外拓展设施,整合周、佳山区域内鼎平革命陈列馆、周建生故居等革命历史遗址,结合佳阳畲族乡民族文化资源及生态茶园资源,建成集历史教育、文化体验、军事化训练、劳动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可满足500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需求。
在基地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藏着待学生探寻的“红色密码”。鼎平革命陈列馆里,学生在专业讲解中观察革命文物,观看情景短片,了解闽东地区汉畲同胞并肩战斗的峥嵘岁月;周建生故居等现场,学生参与编排革命情景剧,诵读泛黄的抗战家书,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从文字转化为现实感悟;畲族文化体验区,凤凰装纹样在学生指尖流转,蒸制乌米饭的香气弥漫,国家级非遗“双华畲族二月二会亲节”的仪式在此重现,民族团结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发芽……
“前两年,我们来佳山村考察后,发现这边红色底蕴深厚,可以为民兵训练基地增添‘红色’色彩,因此决定结合这边的资源,串点成线,建设红色研学基地。目前,基地正进行基础建设和收尾工作,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暑期军事训练营和周末亲子游等活动,并不断丰富基地的多元化功能。”基地负责人徐继印说。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宁德市革命老区基点村,佳山村不仅承载着烽火淬炼的红色记忆,更浸润着生生不息的“福文化”底蕴。踏入村口,福道蜿蜒,两侧的祥云福纹随脚步延展,榕树下“平安是福”的石凳被阳光晒得暖融融,老人端坐其间纳凉,闲谈的乡音与“福”景交融,洋溢着踏实安稳的幸福感。
“这几年,我们锚定差异化发展路径,深耕乡村文化建设沃土,将‘福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精心打造‘逛福园、进福门、走福道、品福茶、观福景、沾福气’的特色体验项目,配套开发‘有福佳山’主题旅游产品,让‘福到佳山’的品牌更加响亮。”佳山村党支部书记钟敦馆说。
傍晚时分,从佳山村往周山村行进,夕阳将山路染成暖金色,文旅融合的活力随着“山野茶咖”的咖啡香氤氲开来。“选在周山村开‘村咖’,就是爱这里乡村旅游与咖啡文化的契合。”负责人陈尔纯介绍。
周山村是闽东和浙南重要的红色文化参访地,近年来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该村成为研学旅行与休闲度假的优选之地,每年接待游客数以万计。今年“五一”假期,“山野茶咖”开始试营业,便迎来了开门红——日售百杯咖啡和饮品,游客研学归来,坐在露台上品着咖啡,看夕阳洒在茶山,乡村的慢时光里满是惬意。
“我们坚持‘连村成线,村兴民富’文旅发展思路,整合周山、佳山、‘三茶统筹’学习实践基地资源,推动非景区链式发展,打造一批热点文旅‘IP’,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打响佳阳旅游品牌。”佳阳畲族乡党委宣传委员丁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