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王绮蓼)清明未至,雨落纷纷。连绵的阴雨天仿佛也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哀思,让本就令人感到哀恸的清明节更显萧瑟。
清明节也称“扫墓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在福鼎,从清明开始,到立夏日之间,群众会择日进行扫墓祭祖等礼俗,清明当天通常人数最多,还有的人则会选择谷雨或是在这段时间内挑选一个好日子前往扫墓祭拜。
清明当天,各家各户的长辈们都会早早起床,备好果品牲礼,扛上锄头、柴刀、扫帚等除草清扫的工具。随后带上还睡眼朦胧的晚辈,走过泥泞的山路,到先辈的墓前扫墓。
清明节的扫墓流程通常先是给墓地周围除草并清扫,让先辈得以安息。清扫完成后,大人们会带着晚辈在墓前点烛上香进行祭拜,一是祭拜“土地”,希望墓里的祖先得到“土地”的关照;二是祭拜先祖,顺便给先辈“看看”自己的孩子,祈愿先祖的庇护。扫完墓后,大人们通常还会在墓头压上银箔、纸钱,名日“挂纸”,表明该墓主人的香火仍在延续。
做完这一系列祭拜礼俗后,往往就进入了晚辈们喜欢的“美食时间”——包括福鼎在内的闽东、浙南等地,都有着分墓饼的习俗。
分墓饼时,大家首先会在墓前燃放鞭炮,通知周边的人,可以来拿墓饼了。
清明时节恰是采茶季,此时周边往往会有一些茶农在采摘春茶。听到鞭炮声后,茶农或周边的村民就会闻讯而至,说上几句吉祥话,接过墓饼,讨个彩头。
几十年前,福鼎当地人准备的墓饼通常是芝麻饼或是“红龟”等好吃又容易饱腹的墓饼,不过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来,墓饼的形式也变得多样化,甚至有人家为了方便,还会采取分发小额现金的方式让人讨彩头。
除了吃墓饼之外,因为以往的墓地通常会选在“风水好”的山林之间,此时恰逢雨后春笋萌发,挖笋吃成为不少孩子的一大乐趣。
墓饼和竹笋都是“开胃前菜”,旧时候,农村把清明节作为大节,当日还必备家宴。扫完墓的后人们在结束一系列祭拜礼俗后,也约是日上三竿了,此时大家就会围坐一团,共进午食。
当然,现如今面对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这样的团聚便只能成为暂时的“往日回忆”,但相信在疫散花开的那日,清明节仍旧会是一家人共同缅怀祖先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