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民生观察
投稿

“农业+艺术” 蹚出振兴新道路

2025-04-29 15:25:05 来源:福鼎新闻网 作者:温丽芬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福鼎新闻网讯(温丽芬)近日,在白琳镇翁江村的一处院子里,福建省盆景艺术大师王念奈手持剪刀专注地修剪白茶老桩,碎屑簌簌间,一盆独具匠心的白茶盆景已然成型。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在福鼎,一项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农业的特色产业——盆景正悄然崛起。作为“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栀子之乡”,近年来,福鼎通过盆景艺术的创新表达,让本土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艺术殿堂。其中,王念奈扎根乡土的创新实践,成为传统技艺激活现代农业的鲜活样本。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走进王念奈的工作室,大大小小的盆景错落有致。自1996年投身盆景艺术以来,这位深耕行业近三十载的艺术家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创作理念。他巧妙选取福鼎特色农产品——白茶树桩和栀子植株作为创作素材,通过修剪、蟠扎、造型等工艺,将自然造物转化为艺术珍品。其代表作《丰乐》以栀子为材,用繁花硕果展现丰收图景;《卓然独秀》则以白茶老桩为骨,让斑驳树纹诉说岁月故事。这些作品不仅屡获国家级盆景艺术奖项,更成为福鼎本土文化的独特“艺术名片”。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福鼎盆景发展已有四五十年历史,但将农业资源与艺术创作结合,是近年来的新突破。”王念奈介绍,随着近年来福鼎白茶、栀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如何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成为新课题。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他探索出“艺术+农业”的融合路径——通过艺术加工,将原本用于经济作物的植株转化为盆景艺术品,既保留了本土植物的生态特性,又赋予其文化审美价值。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一盆精品盆景的市场价值可达数万元,远超普通农作物的收益。”王念奈表示,这种转化不仅提升了农产品溢价空间,更让“白茶之乡”“栀子之乡”的品牌内涵更加立体多元。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除了潜心创作,王念奈更致力于将盆景技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近年来,他多次随林业部门、花卉协会深入福鼎各乡镇,开展盆景制作培训与现场教学。从选材技巧到造型设计,他毫无保留地向农户传授技艺,引导村民将自家种植的白茶、栀子植株加工为盆景作品。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培训+农户参与+品牌销售’的模式,帮助更多农民掌握‘把农产品变成艺术品’的技能。”在王念奈看来,这种“艺术赋能”既盘活了本土资源,又为农民朋友们开辟了增收新渠道,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产业发展的双赢。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如今,在王念奈等艺术家的推动下,福鼎盆景已形成“品种丰富、特色鲜明、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一盆盆凝聚着乡土智慧的盆景作品,不仅是传统技艺与现代农业对话的结晶,更成为福鼎探索“文化兴农、艺术富农”的生动注脚。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从田间到案头,从经济作物到艺术珍品,福鼎盆景正以独特姿态,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中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ZN9福鼎新闻网|今日福鼎|福鼎新闻信息权威发布平台

文章来源:福鼎新闻网 责任编辑:曾云端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福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福鼎新闻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新闻热线:0593-7856234 技术服务:0593-7998976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福鼎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0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