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温丽芬)“不用去桐城,在村里就可以看病拿药,很方便。”日前,桐城街道浮柳村村民兰美兰来到村卫生所看病。她感慨,随着村卫生所的建立和完善,大家就医成本大大降低,就医环境也大幅改善。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抓手,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强化医疗资源整合等措施,推动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多项关键指标实现优化,群众就医获得感显著增强。 政策引领,夯实医改基础。我市积极借鉴三明医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出台《进一步健全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医疗卫生工作推进机制》等配套文件,构建起医改政策保障体系。2024年,我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33.35%,县域住院量占比为62.41%,基层诊疗量占比为57.43%,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为19.26,公立医院财政拨款收入占比为12.17%,各项医改指标逐步优化。 在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我市推行总医院及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年薪制,将医改效能考核与年薪挂钩,对重点任务实施动态奖惩。同时优化绩效分配机制,向临床一线倾斜,医务人员积极性显著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同步推进,合理确定医院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重点向临床一线倾斜,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与此同时,福鼎市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引入“双主任”管理模式。2024年,开展专家手术800台,四级手术351台,三级手术430台,微创手术281台,参与疑难病例讨论100次,开展有关业务学习讲座80次,专家门诊坐诊389次。通过成立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对接上海仁济医院等顶尖机构、引入名医工作室,并开展免费肺癌筛查等公益行动,肿瘤防治能力大幅提升。 此外,建立健全双向转诊机制,专人专岗负责双向转诊工作,落实市医院预留门诊号源和床位给基层分院上转患者制度,实现了转诊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2024年,双向转诊3416人次,其中基层上转412人次,市医院下转3004人次,较同期增长44.1%。 随着医改纵深推进,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