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打底,呵护一片清新叶
福鼎推进“统防统治”创新茶叶质量安全管理
6月下旬,茶园管护进入关键节点。连日来,在福鼎市点头镇的农药经营网点,不少茶农正凭着身份证在购买农药。
近期是茶叶病虫害的高发期,来购买农药的茶农不少。但记者注意到,如今化学农药已变得无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微生物源、植物源、矿物源农药。
福鼎市茶业局主任科员张一言介绍,随着这两年福鼎对茶叶农残管控的日益严格,目前,福鼎农药产品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今年,全市在茶叶上使用的化学农药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而生物农药的销量则比去年翻了数番。”张一言说。
福鼎市作为中国白茶发源地、产茶大市,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誉。近年来,福鼎白茶更是连续10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并在今年以44.96亿元的评估价值名列全国第4,福鼎市还荣获“中国白茶核心产区”的称号。
随着福鼎白茶声名远播,如何守住这块金光熠熠的“金字招牌”?作为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生命线”的茶叶质量安全无疑是关键。为此,福鼎市委、市政府在打造茶产业绿色发展新模式的过程中,将解决茶叶农残作为一大突破口。
(下转第5版) (上接第1版)
“今年,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福鼎市强化茶叶质量安全,做好源头管控责任分解表》,采取统防统治、生态防控、加大茶叶检测力度等措施,力争到2020年全市茶企业基地实现‘零农残’,到2022年全市茶园不使用化学农药,实现‘零农残’,从而进一步打响‘生态清新·福鼎白茶’品牌。”福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蔡梅生说。
要实现“零农残”,严格的管理是核心。但传统的茶叶种植多是茶农“各自为战”,在管理和质量把控上存在差异。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起,福鼎市有计划地引导村、茶农主动与茶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公司+农户+茶园”合作共赢的生产模式,推动农户茶园基地化,由企业指导生产管理,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福鼎全市茶园基地化管理。
作为福鼎市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村之一的点头镇翁溪村,全村3000亩茶园已全部转化为该村13家茶企的基地。其中,仅福鼎纪生缘茶叶有限公司一家就在该村拥有茶园基地800余亩。
“我们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将农户的茶园纳入基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茶青统一收购。为确保茶叶的品质,在加强茶园物理防虫的同时,我们还与专业的植保公司合作,实行统防统治。”福鼎纪生缘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相炳告诉记者,按照与植保公司的协议,植保公司每年收取每亩共计300元的防治费用,基地内所有的茶园由该公司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这300元费用中,政府对纳入统防统治试点的茶园予以补贴100元,企业出资100元,茶农只需支付100元。”纪相炳介绍。
在点头镇举州村的一处茶园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操作无人机喷洒农药的植保公司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操作下,无人机灵活自如地在低空中飞行,不时变换着速度、方向和高度,药物被均匀地喷洒在茶树叶面上。
现场技术员介绍,专业化统防统治严格按照当地病虫害测报点发布的《病虫情报》进行施药。目前,一台无人机每天可以作业近百亩,相当于20人一天的作业量,相当高效。同时,无人机以超低容量的形式喷雾,与传统喷药技术相比,每亩可节省20%至30%的药量。
“由专业植保公司进行统一施药,不仅省心省力,而且施药的成本也由每亩500元左右下降到100元。”翁溪村村民叶绍义告诉记者,今年,该村的春茶茶青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了1成多。即便这样,茶青还是供不应求。
据了解,今年,福鼎市已在点头镇举州村、柏柳村、翁溪村,白琳镇大赖村,硖门乡东稼村,店下镇菰北村,管阳镇西昆开展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村建设。通过统防统治,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实现不使用化学农药的目标。点头镇后井村作为推行生态茶园管理示范村,则将在今年内实现不使用化学农药的目标。
除了在茶园管理上不断加码,福鼎市农业执法等部门还进一步加强了对农药经营网点的检查力度,并持续组织开展茶叶农残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实行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两检合一”,开展“检打联动”,严厉打击茶园违法使用禁限用农药和超范围使用农药行为。此外,为减少示范村茶农的后顾之忧,福鼎市相关部门还与当地保险公司展开对接,推出了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保险,以降低病虫害给茶农带来的损失。
□ 刘岩生 茹捷 蔡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