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街道福全社区“共富驿站”为居民提供灵活就业岗位 “健身区有了,氛围好了;电线杆拆了,路宽了;路灯亮了,心暖了。”这是桐山街道福全社区居民对网格化治理的直观感受。 今年以来,借着新时代“堡垒工程”全面推进的东风,桐山街道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以网格化治理为重要抓手,将党建引领贯穿网格化治理全过程,通过资源整合、精准服务、协同共治,让“堡垒”扎根网格、服务延伸到户,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党建强基、网格聚力、服务惠民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作为老城区,福全社区以“三个精准”破解治理难题:按“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划设6个网格,实行“双网格员”责任制,变“粗放管理”为“精准服务”,让居民遇事“找得到人、办得成事”。 在凤架路住宅区,网格员收集到居民对休闲场地的需求后,社区党总支立即召开“邻里议事会”,党员、居民、施工方围坐在一起协商,用“社区基金”将荒废绿地改造成健身乐园,退休老人当起“红色监理员”全程监督。 无独有偶,在溪西亭里,居民一句“想要固定棋桌”的提议,不仅引来企业出资添置不锈钢棋桌,更让凉亭成了邻里交流的“暖心驿站”。观音亭路段2天换新路灯,福全西路六巷拆除“拦路”电线杆……一件件网格里的“民生小事”,都成了街道用心解决的“头等大事”。 要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仅要靠街道、社区“单向发力”,还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奔赴”。 无物业老旧小区治理这个“老大难”,如今在多方合力下,也有了新解法。福全社区开通“改造意见专线”收集30余条建议,引入专业保洁团队,推选楼长成立监督小组,联合气象局认领绿化养护,三方合力让老旧小区从“脏乱差”变“净绿美”。“三级联创”机制推动社区与供电公司深度合作,党员志愿者组建“电力服务小分队”,既排查线路隐患,又宣传安全知识,政企社协同画出治理“同心圆”。 不仅如此,针对辖区闲散劳动力多的特点,福全社区创新推出“共治合伙人”机制,整合中小企业资源,将手工编织、产品包装等灵活岗位送到居民“家门口”,既解企业“用工难”,又破居民“增收难”,让网格成为共富“桥梁”。 为推动基层治理见实效,桐山街道还以“多中心合一”思路整合资源,采取“网格+警格”联动模式,在桐北社区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通过融合党群服务中心、调解室等场所,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化解”。 在桐北社区,派出所组织包社区民辅警轮值驻点,与网格员、志愿者组成“铁三角”,围绕“人、地、事、物、情”全要素采集信息,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实现治安防控“一张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郑盛恒工作室的“品牌效应”更让疑难纠纷有了专业解法。去年以来,桐北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1.8%,同比上升5.55%,将抽象的“平安”概念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以前小区纠纷没人管,现在网格员、民警联合上门,问题很快就能化解。”桐北社区居民感慨道。 从“民生网”再到“共富网”“平安网”,桐山街道以网格为基、党建为魂,让新时代“堡垒工程”在基层落地生根。一个个活跃在网格里的党员身影,一次次直面需求的精准服务,一场场众人参与的共治实践,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服务更有温度,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桐山、幸福桐山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