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张文奎 王婷婷)12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福鼎市白琳镇金山石材产业区的康达石材有限公司厂房, 一条条流水线正加速运转,全力赶制订单。相比以前的“小作坊”模式,新厂房宽敞明亮,为半封闭式生产车间,同时,引进工业污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还新增降尘、降噪等设施设备。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种被后来命名为“福鼎黑”的玄武岩,在白琳镇大嶂山被发现,因其质地优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由此引来无数“淘金者”,掀起一股开采和加工热潮,带动20多个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占据了全国黑色石材市场份额的80%左右。玄武岩产业一度成为福鼎市重要支柱产业,税收占福鼎市财政收入40%左右,白琳镇也因此被誉为“玄武岩之乡”,是“中国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
因其利润高、门槛低,600多亩土地上集中了大大小小石材加工企业500多家,当地甚至还“创新”做出“按户采矿”的制度以限制野蛮采矿。
长期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导致产业价值链片段化严重、产业经济效率低下、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同时,工业园区存在噪声扰民、粉尘飞扬、污水未达标排放等问题。
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小作坊”面临转型升级,一场乡镇传统支柱产业绿色革命也就此展开。在此契机下,福鼎应势而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功能,带动企业主动作为,重新规划设计,“拆旧建新”,推动工业区转型升级。
“厂子好好的,能赚钱就好,为什么要拆了重建?多建几个污水处理厂不就可以了?那时候,70%以上的人都抱着这样想法。”吴初峰说。
但以“小作坊”无序发展方式,就算建再多的污水处理厂也只能治标不治本,陷入“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尴尬处境。“环保督察销号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让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未来收入有保障。”白琳镇镇长陈德良说。
不破则不立,白琳镇石材产业转型升级主要采取原址原建“破旧立新”的办法。“通过三年努力,我们将348家零散加工厂整合成28家标准化企业,园区面积由655亩整合至400多亩。”白琳镇党委书记陈建洲说。目前,22家企业完成主体厂房建设并竣工投产,5家企业正抓紧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也在全力推进中,预计全部投产后工业年产值达15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
产业园生态转型,不只是简单拆了重建,而是资源整合、提档升级。在福建省百匠城建材有限公司厂内,几个大型黑色铁圆筒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花费了上百万元上马的环保设备。
“转型升级后,我们厂房配置了工业污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生产排放将达到国家标准,废渣还能用于生产环保砖。生产技术、设备的提升,让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年产值达原来的3倍。”福建百匠城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吓平说。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排水渠集中到蓄水池,再由蓄水池泵抽到沉淀罐,沉淀后的水进入清水循环回用罐,重新回到车间重复使用,而沉淀的污泥经压滤泵压成泥饼,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康达石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初峰说。
通过资源整合,生产设备也更新换代了。12月1日,经过7个月的试运行,广富石业有限公司新厂房成功通过总验,进入正式投产阶段。“跟原来比,新厂房的外观、设备都有很大变化。现在,整个厂房有4条流水线,可以实施自动化、智能化、清洁化生产,年产值也从原来的100多万元跃升至1000多万元。”广富石业负责人周朝湖介绍,随着设备更新换代,该厂可实现清洗、打磨、烘干“一条龙”自动化生产加工,节省了人力,效率更高、生产更安全、质量更稳定。
在转型升级中谋新路。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下福鼎工业发展共识和自觉行动。“下一阶段,我们将对金山石材产业区的整个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等进行再提升再升级,确保园区真正达到环保、绿色、科技的要求,加快打造现代标准化石材产业园。”陈建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