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东南卫视播出《海洋季风·风从海上来——福鼎造船 志远深蓝》,带大家一起体验福建省民企建造的最大吨位的集装箱船,探寻大型船舶是如何建造的。
精彩内容尽在视频中
点击观看
上午9点,“禾源顺89”从立新船厂码头开往台山岛附近海域进行航行试验。“禾源顺89”船长167.05米,船宽25.3米,船型深13.3米,有1500个集装箱箱位,船载重量为2.5万吨,是福建省民营企业建造的最大吨位的集装箱船。
据悉,船舶试航是指修造船舶时为测试船体设备设施以及其他船舶操纵性能是否满足船舶设计要求和法律法规规定所进行的试验,这是船舶建造的一个必经流程,也为交船作最后的准备。
“为什么试航时间定在9点?因为这个时候刚刚涨潮,没什么流水,所以出港的时候,船长比较好掌握方向。”福建省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林作焕说。
中午11:30,“禾源顺89”抵达台山岛附近海域。在这片宽阔的海面上,船长要根据试航计划表的各项内容开始实验。
驾驶室又被称为船舶的大脑,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指挥着船只上的一切作业。驾驶室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把控航向,还要对主机转速、回转方向、舵角等作详细的使用记录。
大家平时坐船力求的是稳,但是试航可不一样,它是在各种极端情况下对船舶的各项性能进行来回测试。如回转实验,通俗来说就是船的360°大转弯。
经过7个小时的试航,“禾源顺89”顺利返航。这艘船上有80个试航设备,只有将所有设备逐个运行通过测试,最终才能通过船检。
对厦门禾源顺船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伍金吉来说,这次试航有着特别意义,以后不出福建,就能选购到合适的船舶。
那么试航的大船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呢?记者来到了位于福鼎市店下镇的福建省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造船是一项对工艺要求极高的工种。为了能在技术上创新突破,福建省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引进了三维建模。过去,该公司的员工制作船舶时要翻阅数张图纸,想象成品的样子,会出现制作图纸与成品的差异。现在,员工们通过电脑的三维建模应用程序就可以设计和查看成品的3D模型,造船更精准。
有了创新技术的助力,目前的造船方式是模块拼接。像试航的“禾源顺89”就是由95个模块拼接而成。
“像小孩子拼积木一样的,从小拼拼拼。我们从小组件做到拼装,由拼装做到重组,重组做到大合拢。像这种船,我们需要一年时间进行制造。”福建省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承强说。
这家创建于1981年的老船厂,累积建造大小船舶1000多艘,如今正朝着大型船舶发力。
“这几十年我们就做这一件事。今后我们造船要往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于国内,面向‘一带一路’,把船造好。”福建省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甫敬说。
42年,福鼎造船从小到大,从木制到钢制,再到现在的2.5万吨的集装箱船,福鼎用坚持和创新实现了梦想。接下去福鼎还将朝着6万吨的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努力,实现舟楫为舆马,巨海化夷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