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夏岩缘)寒露已过,闽浙边界山林叠翠流金,一颗颗黄栀子正悄然褪去“绿衣”,换上“金装”。在位于福鼎市贯岭镇分水关工业园区的康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里,工人们正为今年第一批栀子加工而忙碌着,只见一颗颗饱满、泛黄的栀子经由传送带被送入高压蒸汽杀青机,空气中白雾升腾、栀香弥漫。
作为分水关附近最早开动生产的栀子加工企业,公司负责人蔡起盘告诉记者,今年闽浙边界一带采收栀子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了大半个月,公司从9月18日就开始收果,10月1日开始加工,目前已收购生果350吨,正在加工200吨,其中第一批60吨的干果预计两三天后就能“出炉”。
“现在每天都有各地的农户把栀子送到我们这里来,目前主要是一些种植面积较小的农户会进行采收。”蔡起盘透露,今年栀子的开秤价为3.7元一公斤,比去年的开秤价每公斤整整高出了2元,“这些天,栀子的收购价还在不断上涨,目前已达到每公斤4.8元。”蔡起盘判断,等到立冬前后,黄栀子全面开采,收购价预计还将涨到每公斤6元。
收购价格上扬,最直接受益的就是栀农。过磅、验单、登记、装卸……栀农许启奏一早就送来了两批新鲜采摘的黄栀子。在工人的帮助下,许启奏将一袋袋栀子卸进厂区指定地点。“一手出果,一手收钱”,经统计,当天许启奏共送来了1000多公斤的黄栀子,按照每公斤4.8元的收购价,现场收到5251元钱款的许启奏满脸喜悦。
“今年采收栀子的时间比较早,栀子还比较生,你们可以适当多放几天,等到果子后熟透黄,再投入加工。”说话的是宁德市科技特派员孔悦平,只见她弯腰俯身仔细察看目前加工厂收购来的黄栀子品相,并细致察看栀子加工生产情况,小心测试栀子外壳软硬、观察果肉色泽,“蒸煮时间要再长一些,还要控制好温度,这样加工出来的干果外观、性状才会更好!”孔悦平耐心叮嘱蔡起盘注意栀子加工相关事项。
据孔悦平透露,今年栀子采收提早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小年全国栀子产量减少的影响,许多收购商都“虎视眈眈”瞄准了福鼎及周边这一块国内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栀子产区,提前打起了“收购战”。而这一情况,在长久专注福鼎栀子产业培育的孔悦平看来却是“喜忧参半”。
“提前采收虽然能让农户早受益,但是目前离黄栀子盛果期还有一小段时间,现在加工厂为了让大部分生果留在本地,提前投入生产,但如果不注意做好加工相关细节,也会影响后期干果品质。”带着这份“隐忧”,连日来,孔悦平深入加工一线,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切实提高加工户生产管理技能,为我市打赢打响今年栀子采收加工“第一枪”不断注入科技能量。
有了科技特派员“指点迷津”,蔡起盘对做好今年的栀子加工信心倍增。其实,纵观福鼎栀子全产业链条,不能不看到科技从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近年来,从选育‘分关1号’优良栀子品种,到规范栽培管理、建设示范基地、推广标准化种植,再到出台政策扶持栀企设备改造提升,对所购置杀青机、颗粒机、烘干机等给予补助,福鼎市始终牢牢把握科技力量,不断做强产业支撑,提高产业竞争力。
“这几年,只要碰上生产上的难题,孔老师都会随时下来给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政府还给我们政策扶持,为我们办理贴息贷款和设备补助,帮助我们扩大生产。”蔡起盘告诉记者,得益于政策“红利”,他从传统手工加工一路发展为机器智能加工。如今他的栀子加工厂拥有空气能烘干设备12台、烘干生长线16条、高压蒸汽杀青机1台,已成为闻名闽浙一带的栀子加工大户,每年带动本地及外乡镇栀农增收逾3000户。
科技助力、政策扶持,福鼎栀子产业高效发展“蹄疾步稳”。据了解,目前福鼎全市现有栀子种植面积约5万多亩,有3万多农户从事栀子种植和加工,栀子初加工户147家、精加工企业5家,栀子鲜花、鲜果销售和干果加工等全产业链产值约7亿多元。福鼎及周边地区已成为国内栀子原料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栀子产区和栀果交易集散地。下一步,福鼎还将依靠栀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智囊阵地”,从“宣传推介、战略辅导、品牌创建、栽培管理、基地建设、招商引资、技术研发、政策扶持”等八个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推进栀子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