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福鼎市6.9万亩中稻收割已近尾声,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粮农正抢抓农时,调配农机全力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在店下镇三佛塔村,连片稻田呈现出中稻金黄、晚稻青翠的美丽画卷。农机手驾驶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割稻、脱粒、吐秆、装车等工序一气呵成,高效推进秋收进度。 “今年我一共种了400多亩中稻,今天这60多亩收割完了后,今年的中稻就全部割好了。亩产约500公斤,收成不错。”种粮大户方祖彩站在田边,满怀期待地说,“等这片中稻收割完,就要准备翻田起垄,等到11月份就能种蚕豆了。等蚕豆收了,再接着种早稻,这‘稻豆稻’模式让咱的田一年四季都不闲着,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收入也跟着往上蹿。” 作为福鼎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店下镇素有“福鼎米粮仓”的美誉,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双季稻+蚕豆”三熟制轮作模式。通过豆科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仅提升了复种指数,还改善了土壤肥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当地年播粮面积稳定在2.9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超9900吨,蚕豆总产量达12000吨,农户每亩净利润约5000元。 粮食丰收,烘干是关键一环。在太姥山镇茶塘社区的智慧粮食烘干中心,新收的中稻正通过输送带进入烘干系统。“我们智慧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可达315吨,烘干一批稻谷大约只需16个小时。在过去农户晒粮主要采用传统日晒的方式,需要大面积产地并且受制于天气。现在我们农垦集团提供智慧烘干社会化服务,大大提高农户晒粮效率,节约成本。”福鼎市农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员王根源介绍,智慧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达315吨,一批稻谷约16小时即可完成烘干。 该烘干中心配备9台30吨和3台15吨烘干机,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可根据粮食品种和含水量精准调节温湿度,实现高效脱水。自今年4月投用以来,已为店下、太姥山等周边乡镇解决约6000亩水稻、3000吨粮食的晾晒难题。 仓廪实,天下安。福鼎市始终将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推广优质稻种、开展技术培训、落实种粮补贴等举措,持续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当地整合农垦资源,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建设育苗中心、烘干中心和粮储仓库,构建“耕、种、防、收、储、销”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据统计,今年福鼎市中稻预计产量可达290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