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习习,贯岭镇茗洋村的栀子迎来采收期。只见漫山遍野的栀子树上硕果累累,圆润的果实逐渐由绿转黄,在枝叶间若隐若现。栀农陈小玉穿梭于树丛间,喜笑颜开忙采摘。 “我们家一共种了80亩,今年田间管理得当,栀子品质和产量都比往年好。”陈小玉介绍,“这几天主要是自家人先采收,每天采收量达四五百斤。等过几天天气凉快一点,我们将雇佣一批工人大规模采摘,采收效率能更高。” 茗洋村是福鼎市黄栀子产业“发源地”之一,“黄栀子易种易管,边开花边结果,既可食用、又能入药,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种一些黄栀子,在种植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茗洋村党支部书记陈秀桃说,目前,茗洋村栀子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鲜果采摘期可持续30至50天,且相比于往年,亩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一。 随着当地黄栀子种植声名鹊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等应运而生,为茗洋村黄栀子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福鼎市益栀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加工车间,一批批栀子鲜果正由传送带输送至塔料区,投入分拣、杀青等工序。“我们从10月7日就开启了收货工作,初期计划储备20万斤鲜果。目前,平均每天可产出约6吨干果,整个采摘期能产出180至240吨左右。”福鼎市益栀康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上波说。 从种植到采摘、加工,福鼎市以茗洋村为核心,打造“栀子产业示范路”,辐射带动更多栀农走出致富路。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栀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采取“市场连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策略,在基地化造林、规模化栽培、品牌化经营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健康产业、芳香产业、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打响“中国栀子名市”“中国栀子花之乡”等金字招牌。 目前,福鼎市共有1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绵延至周边地区,全市年产鲜果可达5万多吨、鲜花1万多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5亿元,带动10万多名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