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夏岩缘)经过20余天的育秧时间,日前,福鼎市硖门乡斗门头村的秧苗长势喜人,达到抛秧条件。连日来,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展开抛秧工作,只见田间地头里人头攒动,农耕机穿梭往返,目之所及,一派繁忙景象。
在农户们辛勤的耕作下,斗门头一带连片的农田披上了一件嫩绿的“新装”,一株株秧苗在水田中迎风摇曳,散发着勃勃生机。可谁能想到,眼前这一片绿意盎然的稻田五年前却是一块濒临废弃的跳鱼塘。
记者了解得知,将鱼塘变稻田的正是福鼎市祥宏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辅仓。据其介绍,五年前,他在得知斗门头一带500多亩的跳鱼塘因经营不善,面临废弃后,便主动联系了相关人员,承包了该鱼塘。“每一分地对农民来说都是宝贝,鱼不好养,那就种稻。”陈辅仓朴实地告诉记者,他种了半辈子的稻,对于地好不好,能不能种稻,自己还是有几分把握。
“这里的地土层深厚,地力好,但是因为长期养殖跳鱼,土壤含碱量比较高,所以要种水稻的话,关键还要改变土壤性状。”陈辅仓告诉记者,为了降低土壤酸碱度,他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将跳鱼塘原有咸水全部抽出,并重新打田,浇灌淡水……经过一系列操作后,跳鱼塘的土壤含碱量成功下降,达到种植水稻标准。
“刚种稻的第一年,因为地力还在恢复,水稻产量不太高,每亩200多斤,但第二年开始,产量就逐年提高,这两年每亩水稻产量可以达到800—900斤。”陈辅仓透露,按这两年的产量,每亩水稻的收益可达1300多元。
废塘变良田,增产又增收。在斗门头村“跳鱼塘改粮田”模式获得成功后,自2018年以来,陈辅仓又“大手笔”地承包了柏洋、青湾一带的其他跳鱼塘,以同样的方式改种水稻。今年,陈辅仓的“鱼塘良田”面积更达到1500多亩,比去年增加了200多亩。
“也是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我们才有底气逐年扩大种植面积。”陈辅仓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从鼓励跳鱼田恢复种植水稻到提高粮食生产政策补贴、加大抛荒地复垦政策扶持,条条规定倾心为农,为农民们发展粮食生产坚定了信心。
“今年我们打算种三季稻,早稻计划170多亩,其他拿来种中稻。”陈辅仓透露,目前合作社正组织人手加快早稻抛秧,预计这两天整个抛秧作业便会结束,“接下来,合作社还要重点做好田间施肥及管理工作,并着手6月份的中稻种植准备工作。”言语间,田连阡陌、沃野生金的丰收图景已在陈辅仓眼前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