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2023年2月23日01版、03版
《经济日报》2月23日在头版刊发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署名文章——《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全文如下: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周祖翼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来福建考察时提出“四个更大”的重要要求,殷切期望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福建要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福建作为、谱写福建篇章。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立足福建实际,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来把握和推进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切实找准定位,推动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福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形势任务。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经济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主战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当前,福建处于工业化提升期、数字化融合期、城市化转型期、市场化深化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质期,迫切需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步伐,完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在激烈的国际和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增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信心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2.02万亿元连续跨越万亿元台阶,2022年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元,创新型省份、先进制造业强省加快建设,工业增加值总量跃升至全国第六位,超千亿元产业集群达21个,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2.6万亿元、海洋生产总值1.2万亿元,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发展气象欣欣向荣,成为创新创业创造的沃土。这是福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气所在、信心所在。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更上层楼,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交通强省、数字福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成效。
增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色优势。福建衔接长江经济带与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祖国宝岛台湾,背靠中西部广阔腹地,是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区位特点突出。党中央赋予福建多区叠加的政策,福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福建民营经济活跃、发展势头强劲,呈现“七七七八九”的鲜明特征,即贡献了全省七成以上的税收、约七成的地区生产总值、七成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九成以上的企业数。福建山海相连、生态清新,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作为改革开放先行省份,福建人民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等精神特质深深熔铸于基因之中。充分发挥这些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必将有效拓展福建发展新空间,加速释放经济新动能,持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福建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必须聚焦重点、有的放矢,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福建将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推动形成多元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更加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打牢实体经济基石。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强国之基、财富之源,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近年来,福建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持续锻长板、强制造、优产业,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不断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苦练内功、抢占高地,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链,提升产业集群形态和质量,全面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一是坚持向“高”攀升。开展产业链提升、产业基础再造等行动,持续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万亿元级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领域横向拓展,与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深化协作配套,“以大带小、以小促大”抱团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二是坚持向“新”奋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势,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培育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促进新兴产业建链成群。推动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加快纺织鞋服、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等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现“老树抽新芽”。三是坚持向“融”借力。发挥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通过“产业强海”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发展绿色经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文旅经济能级,推动各产业、各要素跨界融合,最大化提升产业协同升级的整体效益。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扩大内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动力。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不断释放。福建将坚决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产函数变革调整,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完善全省统筹招商工作机制,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聚焦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社会民生补短板等重点领域,适度超前布局一批稳基础、优结构、利长远的项目,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力度。二是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深入实施消费扩容提质行动和城乡消费提升行动,办好“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打造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集聚区,把市场热度带起来。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三是发挥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作用。针对今年国际需求可能进一步波动收缩的情况,实施我省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动计划,聚焦稳住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推动“福品销全球”,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让更多“福建制造”“福建服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总体效率,决定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和水平。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环境、碳排放、能耗等发展硬约束加大,我们将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有效贯通。一是下好发展教育事业“先手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重要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发展与福建经济和产业配套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加强集成电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不断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质量和专业技能水平。二是打好推进科技创新“组合拳”。瞄准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对标争先,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激励和支持,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培育力度,营造一流科技创新生态,增强行业和区域创新能力。三是牵住引才聚才用才“牛鼻子”。更加突出人才政策的精准度、有效性,在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建设高能级引才聚才平台,实施“八闽英才”等重大人才计划,推动高层次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联动发展,创造条件让人才在福建成长成功。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扩大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福建将积极推进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一是构建“大通道”。打造厦门、福州、泉州等国际海运枢纽,织密国内国际航线,完善快捷联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西部的交通网络,加快实现贯通南北、联接东西、通江达海。二是扩大“生意圈”。把握全球产业链重组为吸引外资带来的机遇,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为外商来闽投资兴业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吸引更多外资大项目在闽落地。三是用好“大平台”。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丝路海运、丝路飞翔、数字丝路等标志性工程,高标准建设厦门金砖国家创新基地,打造更多具有福建特色的开放品牌。四是打好“侨乡牌”。加大闽台港澳合作,以侨为桥、以侨引侨,以侨友外、以侨引外,深入实施侨资侨智侨力引进工程和侨商创新创业计划,高质量建设“两国双园”等重大合作项目,引导更多侨胞回乡投资兴业,共同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现实检验,必须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推动形成争优、争先、争效的新气象
今年初,福建组织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我们将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争优、争先、争效的重要内容,用过硬能力、拼搏精神、务实作风推动发展稳中有进、提质增效。
着力深学争优,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长本领、增才干。持续深化“大学习”活动,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好党中央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决策部署,更加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提升专业能力为着力点,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精准施训,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升在复杂环境、多重约束和两难多难情况下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水平,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好发展的安全性。
着力敢为争先,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打头阵、当先锋。坚持正确用人导向,营造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基层敢首创的浓厚氛围,引导党员干部敢为人先、爱拼会赢,以拼的姿态、抢的劲头,抓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大力解放思想、开阔胸襟,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克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不断推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招数。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聚焦既定部署抓改革落地、聚焦发展所需强改革保障、聚焦群众所盼办改革实事,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在盘活“沉睡”要素资源、激发“蛰伏”发展潜能等方面大胆想、勇敢闯,不断开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局面。
着力实干争效,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见行动、创佳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实干为要”理念,坚持以发展实绩论英雄,发扬钉钉子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和落实机制,加强各领域各方面政策系统集成,细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查找并破解制约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堵点淤点难点问题。在全省树立重效、求效、显效鲜明导向,引导党员干部做有效之事、用有效之功,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能力运用在“会干事”上,把力量汇聚在“干成事”上,不断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效率效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