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海岸线风光 张晋 摄 晴朗冬日,在历史烟尘中浮沉了数百年的古堡,如今又成为吸引游人的胜地。一批批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古今交汇的气韵,看时光雕刻下的别样风景。 俯瞰我市海岸线,潋城堡、石兰堡、官城堡、黄岐堡等城堡仿若珍珠撒落。将这些古堡串联起来,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堡链,这些当年用于海防的滨海壁垒遗存,被当地人称为“海上长城”。 坐拥432公里绵长海岸线的福鼎,位于我省东北部,地理位置极为特殊,既是陆地的省际交界之域,也是山和海相遇的地方。数百年来,以山为邻,以海为界,福鼎共营建31座城堡,它们是当地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其价值之重要、特色之丰富不可不察。 海之有防曰城堡 福鼎古堡兴建时间自有明开始,至清代结束,是当时海上防御体系极其重要的一环。 为何防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福鼎所处的沿海地区,长期遭受倭寇及海盗的频繁侵扰。”福鼎市地方文史作家白荣敏介绍,福鼎古堡的修建史,也是福鼎人民抗击外来侵略者、保家卫国的斗争史。 “海之有防,始于有明;海防之严,始于明之嘉靖。”据《福鼎县志》记载,在嘉靖年间,倭寇侵扰不止,给福鼎沿海居民带来极大危害。 《福建通史》有载:“戚继光入闽之前,福建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背景下,当地百姓想尽办法自救,组建民兵、修建城堡御敌。 从地图上可看出,整个福鼎地区的古堡都是沿着海岸线分布,往北与浙江省接壤,往南与霞浦县接壤。 城堡外围圈筑高大堡墙,内部建设有民众日常生活所居住的房屋。具有突出防御功能的大型聚居性乡土建筑,有官修的,亦有民修的。位于福鼎城区的桐山堡,是民间所修古堡的典型代表之一,主要由当地高氏一族出资出力,在古堡修建完成后,当地官员将巡检司设立于此,便成为一处民间修建、官方使用的抗倭城堡。 随着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倭寇和海盗被消灭,古城堡逐渐失去防御作用。加之年久失修、建筑老化、自然灾害等原因,有的古堡坍圮受损,有的被荒草湮没消失,仅存方志中的短短几行文字。幸运的是,部分古堡或毗邻古堡的建筑保存了下来,或用于村民居住生活,或开发成旅游景点,焕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福鼎古堡中的玉塘堡、潋城堡、石兰堡等保存尚完好,藤屿堡、南镇上澳堡、才堡等存有残余,桐山堡等已完全消失。”白荣敏说。 一城一堡,一砖一石,承载着无数文化印记。在福鼎,一些城堡旧址不断发掘出零碎的瓷器,当地人将这些文物遗存统一收集、展示。 文脉绵延跨古今 在硖门畲族乡双狮山后脊,山林掩映之间,耸立着一座古堡,标作“石兰城堡”。 据《福鼎县志》记载,石兰堡修筑于明万历年间,长500多米,与山势连为一体,设城门一个,坐东南朝西北。 虽历经沧桑,这座古堡依旧挺立。城门墙石上,有青苔斑斑点点,栗豆藤缠绕生长而上,宛如一条蛟龙破墙而出,横跨于城门口上方,生机盎然。 穿过城门,踏着青石板路行走不远,藤蔓缠绕的参天古树“瞭望樟”映入眼帘,树高20多米,树头有一个大洞。“古人巧妙利用了腐朽的樟树,凿空树干,并在树干的不同方向留出洞口,打造‘瞭望哨’。”白荣敏解释,顺着藤条,爬到洞口,可眺望周围全景。发现敌情后,又可爬向另一个朝向村内的树洞敲锣告知村民警戒。树洞内也能作为临时避难所,可同时容纳20多人躲避。 再往前走,青石巷道愈发狭窄,两边每间隔10米左右,就有一分路口,砌成石阶和回头墙,为民宅的入通口。当地人介绍,城堡内有众多三岔路口,初进者往往不懂路况,加之屋宇连绵,多采用石木结构,材料粗大,便构筑出能抵御外敌的层层障碍。 与位居山顶的石兰堡不同,玉塘堡坐落于福鼎市区,毗邻要道,旧名“塘底堡”,总长2000多米,北侧顺山势突出,南沿环绕海边,原设东、西、南、北4门,因北门险峻,筑城时已封闭。 古堡现有东、西、南三门,城楼已毁,但城墙、城门较完整。其“玉塘秋色”是久负盛名的福鼎“桐山八景”之一,在《福宁府志》中留有许多诗文记载。 城墙边上,有一座“玉塘文化山庄”。十多年前,庄主季庆果与玉塘村签订长期租赁合同,收集古堡内明清老宅子拆卸下来的房梁、窗棂、砖瓦等,修旧如旧,保留下原有的石洞、树木等,现已成为了解古堡文化的一个窗口。
潋城古堡俯瞰图 张晋 摄 一座城堡,不单单只有静默的古建和民居。丰富多样的民间游戏,既延续继承了兵家游戏的一贯传统,更立足当地历史文化,发展出具有古堡特色的游艺。 譬如,藤牌舞来源于藤牌操。戚继光抵御倭寇,曾在福宁府操练藤牌。其动作矫健,气势雄浑,腿部采取“弓马式”,左手执藤牌起遮身护体作用,右手执刀,使用招式有“懒扎衣势”“斜行势”“滚牌势”等多种牌势。还有曳石游戏、马灯表演等,至今仍作为当地重大节庆的表演进行展示。 活态传承展新颜 沿着崭新的彩虹路,来到太姥山镇潋城村,只见古朴厚重的城墙拔地而起,清澈见底的河渠绕村而过。城内古木苍苍,江南风民居错落有致,历史古街修葺一新,安逸舒适,引来如织游人。 古堡的历史虽不及村落悠久,却为村落的历史增加了深度与厚度。从存留至今的东、南、西三处城门拾级而上,登临更楼远眺,赫然可见炮台、护城河、宋代朱熹讲学遗址“石湖书院”、潋城暴动遗址,还有上街、下街、下横街三条古街,小巷甬路纵横错落,加之旅游业发展,整个古堡散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守着这么好的文化资源,更应该‘活’用起来。”潋城村驻村第一书记易会贵说,潋城村在加强古城堡修复和古迹修缮的基础上,致力挖掘整合堡内文化资源,引进文旅公司统一规划运营,做出亮点、做强特色。 经过改造,村里串联清巡检司衙门遗址、潋城暴动遗址、易氏古宅等,开发出5条“剧本游”路线,提升吸引力。沿街布设文化展示区和传统民俗表演区,展示畲族竹竿舞、传统农技,开发文化衫、冰箱贴等周边文创产品。夜幕降临,则开启“不夜城”模式,开展行进式巡游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古堡的独特风光。 让古堡“活”过来、“旺”起来。随着岁月更迭,福鼎古堡正逐渐融入时代需求,因时因地被赋予相对应的新功能。 在沙埕镇下片区沿海突出部海拔约70米高台之上,有一个半岛小渔村——官城村,整个村落同样位于一座古城堡内,依山面海,城墙厚六七米,由各种不规则块石和条石砌成。 “小时候,听爷爷辈们提起,原来还有烽火台、碉堡、民兵哨点等,民族英雄郑成功曾率领大军在此驻守。”77岁的官城村退休老支书邱开萼说,城墙背面有一大片天然岩石,站在上面可将闽浙交接的美丽滨海风光尽收眼底。 官城村乡村振兴指导员王祥康透露:“官城村地理位置特殊,有山有海有森林公园,也有独特的古堡文化。我们计划将古堡内保留较为完整的石头房打造成特色民宿,并配套发展海钓、观赏区等项目,建成一个兼具休闲、观光、度假的隐世村,吸引游客们过来体验慢生活。” 昔日繁华已逝,而今烟火气仍存。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福鼎古堡拥有分布广泛、特点鲜明、数量较多、历史底蕴深厚、家族传承完整等特征,是关联“过去”与“现代”的重要踏板。 近年来,我市不断盘活独具特色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加强传统村落开发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当前,太姥山镇潋城村、店下巽城村等已入选国家级历史文化村落,对于保护古堡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我们还将结合金牌旅游村,着力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历史、文化、艺术、习俗、美食等多种价值,适度有序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产业,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焕发古堡新活力,解锁更多精彩。”市文体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建说。 千年一瞬,古堡不老。以白荣敏为代表的专家们,则期待有识之士对福鼎古堡及其所代表的沿海海防建筑体系有更加深刻的挖掘,尤其是从建筑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不同角度进行跨学科研究,兼顾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而深刻地对福鼎古堡进行研究,保护其真实性、完整性与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