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琳镇,有一座位于山顶上的“袖珍”学校,同时也是该镇最偏远的一处教学点。今年秋季开学后,学校里就只剩下了7名学生。这里,便是白琳镇牛埕下小学教学点。
牛埕下村地处白琳镇西北部偏远山区,属少数民族村,是福鼎畲族人群迁入最早的聚居地。偏僻的地理位置不仅制约了牛埕下的发展,也让村里的教育一度陷入困境。而这所“迷你”学校,则成了村里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承载着孩子们走出大山的梦想。
牛埕下小学是白琳中心小学下属的教学点,顶峰时,学校有100多名学生。这些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搬出了大山,学校生源不断流失。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如今教学点只保留了一至三年级,四至六年级的学生需要到16公里外的中心校寄宿就读。
学生虽少,但教育从未缺席。在这片沃土上,我们始终可以看到乡村教育守望者的身影,他们扎根大山深处,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托举孩子们的读书梦,为一个个山里娃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愿望。
蔡清派是牛埕下小学教学点的一名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教学点的负责人。他在这里坚守了20年,20年来,他靠着一辆摩托车,每天往返于家里和学校,先后骑坏了六七辆。
这么多年来,前来支教的老师来来去去,蔡清派却一直在坚持。这期间,他曾有过调到中心校任教的机会,但望着一张张天真的脸庞,在去留之间,他毅然选择了留下。
再过两天便是教师节,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村里的孩子们纷纷穿上了畲族传统服饰,用畲语提前向老师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和感谢。
二十载如一日,蔡清派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大山深处的教育,照亮了孩子们的未来。和蔡清派一样,在白琳镇沿州村,同样也有一群“用爱发电”的乡村老师。
沿州村位于白琳镇东北部,沿州小学教学点就屹立于村内一隅。该校始建于1958年,鼎盛时期在校学生达600多人,曾经是白琳镇最大的农村完小校。如今,这里仅剩13名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大部分都来自沿州村。
梁亦乐是沿州小学原校长,今年是他返聘执教的第3个年头。由于教学点教师队伍不足,2020年9月,刚刚退休2个月的他重新站上了三尺讲台。
娃娃越来越少,教师越来越老,这是大多数农村学校的现状。目前,沿州小学教学点共有教师4名,除了退休返聘的梁亦乐外,还有一位老教师明年也要退休了。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师资力量,沿州小学开展复式班教学,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安排在同间教室上课,确保师资力量分配最优化。每次上课前,老师们都要提前将时间和课程内容一一规划安排好,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学习任务。
由于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平时缺乏关爱,除了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外,老师们还肩负起了守护学生的担子。
以爱之名,引路前行。这些年来,这些老师就这样守在沿州,守着学校里的孩子们,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之心来铺就孩子们的求学路。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也是乡村孩子的造梦者,他们用爱和责任为乡村播撒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让这片土地开出了一朵朵“希望之花”,托起了乡村教育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