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吴小翠)每年三月回暖时,便是我市大黄鱼苗“搬家”下排的时候,但随着气温不断回升,立夏前后的大黄鱼苗迎来了它的天敌——盾形纤毛虫。连日来,科技特派员和渔业专家组马不停蹄地深入渔排指导养殖户攻克难关,稳住大黄鱼产量。
在沙埕海域大黄鱼养殖区,科技特派员、福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朝新一行实地察看养殖户丁元恩渔排上的大黄鱼苗生长及感染纤毛虫情况。“这些漂浮在水面上,以及在水下十几厘米活动的红头、烂身的鱼苗都是被纤毛虫感染的。”王朝新叮嘱养殖户,鱼苗不要放得太密,渔排也要间隔一定的航道,保证水流的通畅,这样可以降低鱼苗的感染率。
据悉,每年这个季节,大黄鱼小苗从育苗室下到暂养区,水温升高,促使小苗易感染纤毛虫。同时由于渔排暂养密度较大,饵料投喂相对不足,鱼苗体质较差,利于纤毛虫的繁殖与传播,导致鱼苗出现红头、烂身现象,增加死亡率。
在另一处养殖户林久焕的渔排上,情况则大相径庭。林久焕向记者介绍道,他是在渔业专家的推荐下,从去年开始用药,效果很不错,今年就继续采用口服药方式,目前他养殖的4000万尾育苗都没出现感染现象。
“在鱼苗从育苗室到暂养区时,就要开始用药,将药物拌在饲料中,让鱼苗吃到体内,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起到预防纤毛虫的作用。”王朝新表示,纤毛虫在气温到达21℃左右就会自动从鱼苗身上脱落,但很多小鱼熬不过被虫感染的阶段,死亡率多达半数以上。
为预防大黄鱼鱼苗病害,科技特派员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定期下海观察并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同时积极研制针对大黄鱼鱼苗病害的口服药剂,并在沿海乡镇设立渔医诊所,让鱼儿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
“鱼苗有什么事情,我们就给王站长打电话,他们第一时间就会赶到渔排上,看鱼苗是什么情况,也会指导我们正确用药。”养殖户林久焕说。
据悉,福鼎市大黄鱼育苗量占全国50%以上,也是福建闽东地区最大的大黄鱼鱼苗交易场,年交易额达2亿多元,科学指导、提前预防,稳住大黄鱼产量则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