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福鼎市慈济小学青蓝艺术工作坊,二十几名学生正围坐桌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白色的布料用橡皮筋捆绑,放入预先制作好的板蓝根种子发酵液,浸润十多分钟后取出,随着与空气的接触,白色布料逐渐由绿变蓝,一条神奇的蓝染布就制作好了。
“我在蓝染课上学到了福鼎有种蓝的历史,还学习了很多扎染的技法。”福鼎市慈济小学学生张雨晨说。
相传福鼎的太姥娘娘又称蓝姑,在上古时期就在太姥山区域种蓝制靛。蓝染的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蓝染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
“在这一阶段课程结束后,孩子们就会将原先染制出来的布料进行改造,结合实际,制作成发夹发绳布偶,并且还可以染制服装等等。”福鼎市慈济小学青蓝工坊教师王旭辉说。
据了解,福鼎市慈济小学青蓝艺术工作坊成立于2022年3月,该社团主要以慈济小学美术组教师为团队,围绕“种蓝制靛”展开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传统工艺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特色课程。
慈济小学青蓝艺术工作坊从蓝染材料、工具、造型上进行改良与创新,融入现代元素,并引入校园,让学生产生更浓厚的文化记忆,从而增添校园文化自信。教学开展一年来,让学生不断地领略蓝染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每节课都受益颇丰。
“我希望这个课程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孩子们的美术素养,感受蓝染的魅力,进一步传承福鼎的太姥文化。”福鼎市慈济小学校长蔡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