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鼎市以被列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市”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街道体制改革,不断加强公众参与、社会参与力度,通过“四改四优化”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改变了过去街道工作事多权少、机构复杂、单打独斗、坐等服务的状况,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改“事多权少”为“减负赋权”,优化街区权责,让街区有能力买单。针对街道定位不够清晰、任务繁杂、责大权小、协调难度大等问题,福鼎市通过明责赋权减负,确保街区有精力有能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一是明责。明确街道重点履行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区域发展、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管理、动员社会参与、领导基层自治、维护区域稳定等“七项职能”,并专门设置针对街道的考评指标,重点考核其社会服务、社会治理方面的举措与成效,逐步探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及相关经济职能,把工作重心聚焦到主责主业。二是赋权。赋予街道重大决策建议权、规划布局参与权、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市直派驻街道机构的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以及人事考核与任免征求意见、干部统筹使用等权力,制定出台《关于落实街道对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的实施办法》等5个文件,推动赋权落到实处。制定《关于街道对城市管理密切市直单位的绩效考评办法》,明确与城市工作密切的14家市直单位绩效考评,街道评价分值的权重不低于50%,极大地提升街道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地位与话语权。三是松绑。重新梳理街道社区权责清单,街道职责由200多项压缩到70多项,社区“多头考核”“一票否决”等事项精简30多项,取消市直单位对街道的直接考核。建立街区工作准入制度,制定社区工作事项等4张清单,明确“凡可由市直部门承担并可覆盖到位的职能,不转嫁街道,街道新增职责要有法律法规依据并经市委、市政府确定”。同时,街道行政事业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让街道聚焦主责主业无后顾之忧。
二、改“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优化服务机构,让群众方便点单。推行“大部制”改革,将街道“向上对口”的30多个内设机构,重新整合为机关综合、党建工作、区域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5个“后台”办公室,创造性设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巡查大队、社区建设服务中心3个“前台”副科级事业机构,开启“5+3”街道管理新模式,减少推诿扯皮。特别是通过调整优化“双台”服务,创造性设立两个直接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和综合巡查大队,切实强化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机构和力量。一方面,做实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设立党群服务中心(加挂便民服务中心牌子),推动全市各类党群服务、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资源集聚党群服务中心,直接面向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以党建引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目前,福鼎市已建成“1+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1”指每个街道建有1个街道级党群服务中心,“N”指分布在各社区以及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中的党群服务中心),形成了遍布全市、聚集街区各类资源的服务网络,更好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另一方面,做强综合巡查大队。按照“一街一队”原则,以街道巡防队、社区网格员、专业协管员为班底,成立综合巡查大队,组队开展社区、乡村综合巡查工作。综合巡查大队既是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同时又是信息收集反馈的中转站,通过“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置群众家门口的问题,建立数字城管平台,加强网格信息采集端整合,增强街道对基层治理顽症的快速发现和处置能力。
三、改“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优化服务力量,让社会合力接单。为打破以往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动不高效,条块结合不紧密,各自为政,难以“握指成拳”的局面,福鼎市根据区域格局、人群聚集、业态分布等特性,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和纽带,把驻区单位资源整合起来,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一是组织共建。市、街道、社区分别成立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福鼎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26个联席单位工作职责,定期研究解决城市基层党建重大问题。全面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吸收辖区内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大工委”兼职委员。目前,17个街道社区与119个辖区单位建立双向承诺、双向挂职、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联系、双向评议、双向约束为主要内容的“七双”共建机制,用制度和机制让共建双方握指成拳、共同谋划为民实事。二是力量共用。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服务功能,通过开展“七联七创”活动,把驻区干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等不同力量整合起来,组建280多支各类党员志愿服务队,共同为群众服务。制定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四岗十二级”岗位等级序列和职业薪酬体系制度,构建‘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职业化运作’的管理体系,让社区干部工作有盼头、有劲头,以职业化改革撬动基层治理。推行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积分制管理,每年年底评出“服务积分”等次,与党员民主评议、年度考核、任职任用相挂钩,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激励机制。三是资源共享。坚持阵地共享,整合党务、政务和社会资源,推动活动阵地向党员群众开放,推进家教、文教、医疗、就业等服务资源进楼宇、进网格。目前,全市社区活动场所平均面积达到900平方米以上,91处辖区单位服务设施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涵盖健身设施、托儿托管、学习培训、医疗服务等。比如,民生物业党支部无偿提供1000多平米活动场所,设立“同心爱心超市”“同心日间照料中心”“同心儿童之家”等七大服务基地,市委党校开展“送党课进社区”,市医院组织专家季度义诊等创意服务项目,更好地对接群众需要,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温暖。
四、改“坐等服务”为“主动便民”,优化服务方式,让干部上门送单。为改变党员干部坐等服务多、主动问需少、服务方式单一的状态,福鼎市采取走出去、沉下去的方式,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推动党群干群关系回归“鱼水之情”。一是下沉一线服务。建立党员干部包片挂点联系社区、联系群众制度,出台在职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直接走进群众身边倾听诉求,帮助解决困难。目前,依托社区“在职党员联络站”“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等平台,组织9000多名在职党员、志愿者进社区开展 “无微不至”清单服务,为居民提供医疗、家电维修、老人照料、孩童托管等便民“微”服务。实行双路长制,由市领导、街道领导干部共同担任路长,组织党员干部、社区干部带头开展城市“脏乱堵”综合整治,得到社会各界点赞。二是实行网格服务。全面推行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支部建在小区里”,建立起“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小区)党支部—街巷(楼栋)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党组织体系,坚持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把各领域各单位的资源力量沉入网格,将生活、工作在网格内的6类党员编入网格党支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每天巡查,在群众聚集区域设立联系点、议事点,最大限度地吸纳群众参与议事决策,解决民生民困。目前,共组织360多名社区工作者、党员中心户进格入户,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停车难、邻里纠纷等急难愁盼事项1270多件,得到群众好评。三是推行一键服务。鼓励服务窗口单位推行移动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等服务,组织驻区医院、学校、家政公司等入驻单位推进“一网通”,实现群众网上“点单”,组织线下“买单”。比如,推进县域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实现医共体内信息互通,让群众“少付费、少跑路”。2018年以来,通过“网上平台”为群众提供服务3.7万余件次,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党员管理等工作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