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闻网讯(王婷婷) “抬头,抬起来,跳起来!”“快速游,跟着鱼珠走!”11月15日下午,在福鼎市白琳中心小学操场边,鱼灯舞社团队员正随着指导老师吴媛媛的指导,举起“鱼类”环绕“龙珠”翩翩起舞,一招一式灵活有趣。
“这是改良版的鱼灯舞,还有一个社团专门学习传统的打鱼灯,都是从翁江鱼灯演变而来的。”吴媛媛介绍,翁江鱼灯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高超的制作技艺和丰富的鱼样种类,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花灯类民俗活动。2014年底,经过筹建,白琳中心小学将鱼灯引入校园,并通过社团教学等形式,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校园生活。
“除了社团活动,我们还进行跨界融合,将翁江鱼灯融入音乐、美术、创客教育等学科,建立鱼灯项目工作坊,对图纸设计、3D打印模型、鱼灯骨架、零部件制作、裱糊上色、舞蹈编排等,开展相互独立又共同合作的系统教育教学。”白琳中心小学校长叶传意说。
借力地方好资源,推进德育常态化,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新“增长点”。多年来,以白琳翁江鱼灯、白琳工夫茶、玄武岩三大特色为主要内容,白琳中心小学不断盘活地方文化资源,创新编写校本教材,并深度打造乡土文化校园廊道,让乡土文化与学科育人“琴瑟和鸣”。目前,该校分班级和校级开展社团活动,已先后组建了鱼灯、茶艺等20多个特色校级社团。
烫杯温壶、春风拂面、闻香品茗……袁文靖是白琳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从2019年加入校园青少年茶艺社团,如今泡起茶来有模有样。“当时看高年级姐姐表演茶艺,很优雅又很好看,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想成为其中一员。”袁文靖高兴地说。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礼仪、道德教育一脉相承。”任教于白琳中心小学的全国高级少儿茶艺培训师吴雪云表示,学生在学习茶艺礼仪的同时,可以融汇延伸到茶叶绘画、茶席设计等社团课程。
实际上,在白琳工夫茶这一项目中,白琳中心小学已通过整合重构升级,打造了从茶叶知识、茶苗扦插培植、茶叶采摘晾晒、茶叶包装设计到茶艺表演、茶文化礼仪等一条线多学科综合训练,创生出项目式共创学习。
“玄武岩项目主要运用到了学校的景观环境中。下一步我们打算让学生自行合作,共同创作玄武岩矿山地质公园沙盘,促进创造能力再提高。”叶传意说。在此基础上,该校还在白琳镇棠园村开辟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农学课堂、茶苗扦插、茶叶采摘、脐橙培育、手工制作、亲子野炊等活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如今,从翁江萧家大院到翠郊古民居,从八尺门海区到玄武岩矿山,从民国三十六馆到白琳老街复兴,从翁江鱼灯到白琳工夫茶等优质乡土文化无不成为该校教育的内容或方式,真正做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我们则借助了信息技术手段,建构‘园钉’计划,仿照古代科考制度,设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榜眼、探花、状元共2个层次7个级别的积分晋级机制,以制度规范的‘他律’逐步内化为学习行为的‘自律’,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叶传意说,经过三年多改革探索,该校以乡土资源融合德育教育为切入点,植根于本土文化,搬乡土文化于课堂,延乡土文化于课外,既增加了师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也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