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 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个别地区 有违法经营制售河豚鱼的现象 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的风险较高 中毒原因 河豚鱼,学名河鲀,在我国主要产于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引起河豚鱼中毒的是其体内的河豚毒素,一种含有剧毒的神经毒素。河豚毒素是毒性极强的非蛋白类毒素,其毒性约为剧毒氰化物的1250倍,0.5克即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化学性质稳定,烹饪、盐腌或者日晒均不能使其破坏。 中毒症状 河豚鱼中毒起病急速而剧烈,中毒症状一般出现进食河豚鱼10分钟到3个小时之间。中毒者首先表现为面部和四肢麻痹,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进而可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和心律失常等,终致死亡。目前,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和治疗方法。 2016年,原国家农业部和食药监总局联合发布《农业部办公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文件规定: 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养殖的河鲀应当在获许可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销售。 为有效遏制、预防河豚鱼中毒事件发生,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福鼎市市场监管局提示: 不消费 市民不要食用野生河豚鱼,消费者一旦发现违法经营野生河豚鱼的行为,可拨打12345热线举报。 不购买 不要到路边或市场上买不认识的鱼类。碰到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的鱼,需仔细鉴别是否河豚鱼。 不加工 河豚毒素作为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化学性质稳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调手段包括盐腌或日晒等都难以破坏。所以,市民不要自行加工食用河豚鱼。 福鼎市市场监管局将对食品(食用农产品)销售单位开展全面排查,特别是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农村地区和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的销售单位开展排查,排查是否存在销售国家规定可食用品种之外的河豚(也称河鲀)及其制品、织纹螺、野生食用菌等易引发食物中毒高风险品种的情况,如有发现,立即依法处置,查清货物来源及销售去向,及时采取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管控风险,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构成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摩霄是太姥顶峰吗?太姥山的这些“峰”,你
一城文明风 满目和谐景——我市持续深
这种“美味”危险有毒!福鼎市市场监管局
反诈天天报|警惕冒充“百万保障客服”
《福鼎白茶说》——新“茶人”,新“茶经
主题教育丨迎峰度冬保供电,服务群众暖过
戴了吗?系了吗?被曝光了!
央视CGTN《好吃客》打卡福鼎!
市机关幼儿园开展“融媒探索之旅”活动
战贫“先飞”,振兴路上更振翅——“弱鸟
福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高清)频道正式开
《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工作方案》
重要提醒!在微信朋友圈里做这件事,涉嫌违
男子非法售卖偷拍设备!福鼎法院判了→
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网络中国节•中秋】饼花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