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蒲全景
群山耸翠、林树含烟、阡陌交通、屋舍俨然……在仙蒲,不经意间,就会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画境来一场邂逅。
傍晚时分,驱车从福鼎磻溪进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鼎仙蒲村,一路前行,一路风景。流动的绿色中,清澈的身心很快融入到大自然的静谧和祥和之中。循着村道,登高俯瞰,一幅古典的水墨画卷徐徐展开:碧绿和黝黑的主色调,是依山势柔波状次第上升的梯田、苍茫的竹海和成片的黑瓦房。点缀其间的,是古道、古墙、古桥和一条玉带般穿村而过的蜿蜒溪流。古人曾留诗赞曰:“四面云山锁翠岚,天然城郭两边环,生成村落多幽静,俨似桃源洞里间。”
从省级文化名村荣升“国宝”级村庄,仙蒲有其独特的魅力。最值得玩味的,是村中保存完好的古迹。走在历经800多年风霜寒暑的古碇步,随着思绪蔓延,恍惚间就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而村里的巷道,则是清一色的石板路,溜光铮亮,在金色的阳光下,熠熠生辉,难掩昔日的繁华与热闹。
仙蒲的民居堪称闽东北山地传统景观村落的典型代表。各类古建筑达100多处,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这些建筑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闽东北一带罕见。
古民居布局以林氏宗祠为中心,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左右相连。林氏宗祠,据考最早创建于公元1201年,奠基石条刻有“嘉泰元年岁次辛酉”字样,建有前埕、戏台、天井、大厅和两侧谯楼,占地面积约595平方米。戏台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中设藻井彩绘,戏台前檐柱、前金柱间以通长圆枋上扛,气势恢宏。前埕尚存元代旗杆夹杆石两对、马槽一个。其余保存完好的还有文斋公宅、丽川公宅、林瀚炜宅、桥头厝等规模较大的古建筑10多座,其建筑典型者为望族合院住宅,或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南北两侧厢房对称严谨,结构式样基本采用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民居多为清水木构两层建筑,为适应地形和山地气候,建筑平面沿山形左右展开,开间长,进身短,多为三合院或一字式布局,民居两侧均有阁楼式翘檐,面阔多在8至11间,进深7至12柱之间,气质大方。
厅堂是古民居最为精彩之处,穿梭其间,但见梁、窗架、雀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种类繁多,瑞兽有鹿、麒麟、狮、蝙蝠等;花卉有菊、牡丹;装饰物如瓷瓶、柱镜等,精雕细镂,栩栩如生,不禁令人对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肃然起敬。
“仙蒲村古为福宁古道要地,中心村都姓林,林姓祖先1000多年前从福建兴化府即现在的莆田、仙游迁到霞浦,在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唐僖宗进士、金州刺史林嵩的后裔又由霞浦赤岸迁居到此,至今约有900多年的历史。为了不让后辈忘记祖先从哪里来,族人便各取仙游、莆田第一个字组合成村名,仙蒲由此得名。”87岁村民林尾珠介绍,早在元代时仙蒲就设有林家义学仙蒲书院。族内名人辈出,有元代进士林仲节以及举人贡生14人。林氏古民居保留有十几方清代以来的牌匾,弥足珍贵,有同治九年的“稀龄望重”、同治二十年的“西序耆英”、同治年间的“眉案双辉”、咸丰元年的“望重乡评”、道光二十年的“古道是敦”、光绪三十年的“岌铭颂德”等,见证了族人的人文脉络。
仙蒲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全村1850多人,年龄在80岁以上就有50人,90岁以上13人,最高年龄达103岁。这些老人一年到头很少生病,身体硬朗。行走在村子里,随处可见老人或唠嗑、散步,或自己煮饭烧水、下地种田、上山捡柴。粗茶淡饭,平淡祥和,勤劳朴实,是仙蒲人得以长寿的秘诀。
落日余辉,说不完的故事,赏不完的风景,山的峻美清秀令人魂牵梦绕,水的温婉柔媚使人心驰神往。幽静而带有草木的清香,给疲惫的心灵带来片刻的清逸,难得做了一回武陵人。
(蔡雪玲 吴维泉图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