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春节如何吃喝?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说的大都是吃喝。旧时物质匮乏,难得温饱,如此安排吃喝方为过年。 可今天的吃喝早不是这个水平,餐饮环节的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光是甘肃兰州主城区的2600多家餐厅,每天就有超过200吨的饭菜成为垃圾。这还是在尚不富裕的西部。 又到春节,说说吃喝,屡禁不绝的浪费之风让这个话题变得沉重。中华文明植根、发育于农业文明,虽博大精深,海纳百川,也养成了一个特别的“好胃口”:中国文化什么都能“化”,中国人什么都能吃。今天我们需要对此来一番文化自省和自觉。 作为个人,我就不大节制吃喝。当过知青,有过饥渴难耐的体验,期盼有机会就“好好撮一顿”。后来,就形成了来什么都往肚里塞的习惯。尽管常有亲友提醒,尽管不时听到忠告,但改也难。
详细>> |
|
何来“舌尖上的浪费”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说,全球每年所产食物中,大约三成在生产和消费环节损失或遭浪费,损失额大约1万亿美元。 发达国家和地区每年浪费大约3亿吨食物,超过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所产食物总和,足够供应全球大约8.7亿饥饿人群。欧洲、北美和大洋洲消费者每人每年平均浪费95至115公斤食物。相比之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人均浪费仅为6至11公斤。 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说:“世界人口达到70亿,2050年前将增至90亿,因而浪费食物就经济、环境和道德而言说不通。
两家机构发起“想、吃、省,减少你的食物足迹”运动,号召全球消费者、零售商和餐饮业者行动起来,减少浪费。详细>> |
|
|
亮剑“舌尖上的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在这些日子成为热议话题。根据央视的报道,中国餐饮业每年要倒掉约两亿人一年的口粮。中国人讲究吃,在“吃”上浪费得也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这方面要花大力气动真格。不然的话,就像袁隆平院士痛心的,国家人均耕地少,辛苦钻研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很难,但提高单产后又浪费了…… 一些宴会结束后,大部分菜只吃了一半左右;海参、鲍鱼原封未动,一条鱼顶服务员一月工资,照样被倒掉……“舌尖上的浪费”一直难以绝迹,“打包”似乎只存在于小范围的私人聚餐中。无论公私,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浪费都是可耻的,有限的资源也经不起浪费。 浪费是犯罪,很可耻,公款浪费就更令人深恶痛绝。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九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公款吃喝方面的浪费最严重,居所有浪费之首。要正社会之风,先正官场之风。手握公权力者若喜好奢靡,一则浪费公帑,二则滋生腐败,带坏社会风气,败坏政府形象。厉行节约,从党政机关入手,极为必要。 详细>> |
|
|
|